公司新闻
一、核心布局原则:分区明确,动线流畅
中央厨房冷库需围绕 “存储 - 周转 - 预处理” 三大核心功能划分区域,避免不同温区交叉污染,同时缩短食材搬运路径:
温区分隔:按食材需求划分低温冷冻区(-18℃以下,存储肉类、海鲜) 、冷藏区(0-4℃,存储蔬果、乳制品) 、解冻区(5-10℃,缓冲过渡) ,各区需独立门体与温控系统,门缝做密封处理防止冷气泄漏。若涉及即食食品,需增设洁净冷藏区(空气净化等级≥10 万级),与原料区物理隔离,避免交叉污染。
动线规划:遵循 “原料进 - 预处理 - 成品出” 单向动线,入口设卸货缓冲间(室温,避免室外热气直入),出口靠近厨房加工区,减少食材在常温环境暴露时间。内部通道宽度需适配搬运设备(如叉车、地堆车),主通道≥1.5 米,辅助通道≥1 米,转角处预留操作空间。
二、关键区域设计要点
存储区:采用 “货架 + 地堆” 结合模式:高频使用食材(如每日需用的蔬菜)放在冷藏区货架中层(便于拿取),低频食材(如冷冻肉)在地堆区堆叠,堆高不超过冷库承重上限(通常≤3 米)。货架间距预留 10-15cm,便于冷气循环,避免局部温度不均。
周转与预处理区:解冻区需靠近原料存储区,设置带排水槽的操作台,避免解冻水堆积;若采用微波解冻设备,需单独划分区域并做好散热设计。增设临时周转柜(与对应存储区同温),用于存放待加工或待出库食材,减少频繁开关冷库门导致的能耗损失。
三、配套设施与细节
设备适配:冷库门采用电动升降门(配合地感,减少人工操作),门口加装风幕机(防止冷气外溢);若空间有限,可选用平移门,但需确保密封性能。内部照明用防潮防爆 LED 灯,温控器需实时显示各区温度,并具备超温报警功能。
安全与维护:地面做防滑耐磨处理(如环氧地坪),墙角加装防撞条;预留检修通道(宽度≥0.8 米),便于设备维护。若冷库面积超过 50㎡,需设置应急出口,配备应急照明与呼救装置。